“向13元/kg成本冲刺”!头部上市猪企斥巨资加强研发,根本目的在于降本......
随着猪价回暖,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猪企业绩普遍报喜。“扭亏为盈”“同比大幅减亏”成为上市猪企半年报关键词。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研究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繁自养利润为131.36元/头,最高在第24周573.88元/头,当下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全面盈利阶段。”
据我的钢铁农产品网,截至8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9.43元/公斤,今日全国猪价窄幅上涨。
八月猪价呈倒V走势
后续行情预计延续偏强调整
中信证券9月4日研报表示,生猪养殖板块方面,前期产能去化传导及压栏、二育等带动下,2024Q2猪价震荡向上,叠加饲料价格持续底部运行以及养殖效率的提升,行业持续降本,板块经营扭亏。多数上市公司24Q2均实现了0.5-1元/公斤的成本下降,头部上市公司实现了头均200-260元的盈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尽管行业实现盈利,现金流加速改善,我们看到上市企业更多处于资产负债表修复中。1)企业扩张意愿持续低迷,24Q2资本开支更是创2017年以来季度新低。7-8月猪价高位下,上市企业补产能亦十分谨慎。2)经营创现能力提升后,多数企业优先降低负债率,板块24Q2负债率环比略降但仍处相对高位。展望后续,消费低迷下,24H2生猪供需缺口仍较大,猪价或持续超预期,而谨慎的产能补充或延长周期景气持续时间。
我的钢铁农产品网分析认为,整体来看,供应流通增量抑制猪价上行,行情波动幅度较大,当前市场出栏体重并不算历史高位,企业增量预期或相对有限;且供应增量后价格或又向下调整,但二育伺机入场仍再度支撑,不过需求提振预期兑现需待时日,行情走势或仍延续区间震荡。具体分析如下:
近日来看,月下旬猪价连续走跌,刺激二次育肥抄底入场情绪升温,而集团场冲量模式趋缓,养户出栏积极性随行就市调整、今日无加量行为,供给压力稍减;不过终端表现一般,开学季消费增幅有限,短期行情在市场情绪带动下或小幅偏强调整。
图1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走势
据Mysteel数据监测,截至8月30日,本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20.34元/公斤,较上月上涨1.49元/公斤,环比上涨7.90%,同比上涨18.74%。本月猪价先涨后跌,呈现倒V走势,月度重心仍偏强盘整。
上半旬市场猪源流通量较少,企业节奏平缓,养户灵活分批出栏,但中下旬社会场认卖较为积极,企业多有冲量操作,供应增量使猪价涨后回落明显。升学宴及开学季等消费预期兑现不足,屠企宰量开机延续偏弱表现,月内猪价波动较大使二育养户谨慎观望为主,短期需求表现调整有限。供需博弈延续,情绪端影响下,行情走势区间涨跌。
图2 上市猪企生猪销售情况汇总
图3 上市猪企各月份出栏量增减情况
据公开数据整理,2024年1-7月份多家上市公司生猪出栏计划平均完成率53.47%-57.40%;从上市公司出栏完成率情况来看,多数上市猪企完成率基本达标。据Mysteel数据监测,根据季节性规律,上市猪企上半年出栏量与下半年出栏量之比约为 4.5:5.5,8-12月份猪企出栏量或将逐月递增。尽管社会场产能明显减少,但规模企业出栏计划仍有增量预期,且二育入场动态需持续关注。
图4 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周度走势
据Mysteel数据监测,截至8月30日,本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为123.76公斤。规模场月内整体控重出猪节奏不变,中上旬走货计划完成偏慢,下旬出栏节奏不断加快,生猪出栏增重提升相对有限。中小场来看,中上旬生猪价格连续上涨,肥猪市场高位支撑养殖户压栏抗价,少量出栏大体重猪源;下旬随市场高位回落,养殖端恐慌出栏情绪增加,二次育肥大猪供应同步增量,综合带动月内生猪出栏均重小涨。
短期全国猪价窄幅上涨,集团场增量模式月末收尾,市场短期推涨情绪强、养户出栏积极性一般,二次育肥询单、成交量双增,且开学后终端消费实有增长不过幅度有限,近日行情预计延续偏强调整。
头部上市猪企上半年研发投入均超3亿元,其根本目的在于降本
在生猪养殖板块实现业绩翻红的背后,除猪价回暖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还有各个公司加强研发投入“修炼内功”取得的成绩。上半年,牧原股份、海大集团、温氏股份等公司已展现出高研发强度,聚焦生物安全、种源以及智能化三大科技发展方向,蓄力未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猪养殖行业已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门槛的提升,正在加快生猪养殖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助推生猪养殖行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在研发方面继续维持高投入:牧原股份8.76亿元,同比增长19.55%;海大集团4亿元,同比增长16.02%;温氏股份3.01亿元,同比增长15.34%;大北农3.08亿元。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TOP30猪企中,共计有17家已经建立技术研究院,大部分公司充分意识到养猪技术驱动的重要性,而技术协同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与生产协同。
具体来看,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研发侧重有所不同,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生物安全、种源、智能化。
在生物安全方面,温氏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加大疫情防控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技术体系,降低、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损失。
在育种方面,巨星农牧围绕基因遗传、精准营养、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包括环保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正在努力将先进的育种、营养饲喂、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在基因育种方面走出一条“引—选—育—繁”的自主可控的发展路径。公司2024上半年在研发投入方面有较大增幅,同比增长148.42%。
智能化方面,牧原股份表示,公司通过加大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来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为全国客户提供高质量猪肉产品。在高研发投入加持下,牧原股份智能养猪厂业内领先,已实现各养殖环节规范化、标准化作业,饲料、养殖、屠宰全程信息可追溯。
“现代化生猪养殖行业已从传统的育肥逐渐延伸至集基因筛选、种猪选育、动物疫病防治、科学饲料配比等跨越多体系、多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市场参与者需综合考量育种效率、料肉转化率、日增重、病死率、饲料成本等诸多因素,需要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辅助,提升养殖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朱增勇进一步解释了“养殖门槛”的提升。
各大养殖集团愈发重视生产研究。从生物安全、种源再到智能化三方面的研发投入,根本目的在于降本。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等多家上市猪企的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4元/kg左右。下半年,多家猪企表示:“企业还有进一步降本空间,正在向13元/kg冲刺。”
—
来源:综合自证券日报、现代畜牧每日电讯等
编辑:毛洪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