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猪业大揭秘:地方猪种濒危困境下,中小养猪户能否逆袭?丨“宁波第二激素厂”特约精选【主题策划】
广东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与中小养猪户协同发展的思考
张海峰 莫雯茹 梁嘉欣 邹晓华 张伊睿
湛江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研究所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地方猪种质资源,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广东拥有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小耳花猪等4个独具特色的地方猪种。尽管这些地方猪种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在现代商品猪市场中却面临竞争力不足的困境。这一现状不仅导致许多珍贵的遗传资源被闲置甚至遗忘,还严重阻碍了优质猪肉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中小养猪户作为生猪供给的重要补充,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畜产品,但因生产技术落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信贷资源匮乏以及创新和疫病防控能力薄弱,常常陷入发展困境。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增收致富,也对畜牧业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同时,结合省委“1310”部署,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在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将地方猪种保护与中小养猪户的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
一、广东地方猪种质资源与中小养猪户的现状分析
广东拥有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小耳花猪等特色地方猪种。这些猪种以其肉质优良和适应性强而著称,成为开发优质猪肉产品的潜在宝贵资源。例如,大花白猪的肉质鲜嫩多汁,其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蓝塘猪,而因其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稳健而闻名。尽管如此,地方猪种普遍存在生长周期较长、养殖成本较高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图1广东省地方猪种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表1、广东省分规模生猪养殖户数量(单位:户)
散养 |
小规模 |
中规模 |
大规模 |
|
养殖规模 |
50以下 |
50-99 |
100-999 |
1000以上 |
2009 |
1209428 |
55809 |
35503 |
8466 |
2010 |
1122787 |
54420 |
44566 |
5784 |
2011 |
941205 |
54976 |
46110 |
6017 |
2012 |
865646 |
54971 |
48719 |
5881 |
2013 |
730437 |
53134 |
46729 |
5348 |
2014 |
674941 |
47536 |
45237 |
5304 |
2015 |
631926 |
42391 |
41775 |
5161 |
2016 |
644812 |
37702 |
41114 |
5691 |
2017 |
459691 |
29715 |
41523 |
6272 |
2018 |
274158 |
21959 |
35194 |
6660 |
2019 |
124995 |
19736 |
27131 |
4808 |
2020 |
110978 |
19896 |
24350 |
4308 |
2021 |
84069 |
18248 |
25641 |
5799 |
2022 |
72531 |
17367 |
21157 |
5632 |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年鉴
二、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保护地方猪种质资源
中小养猪户是地方猪种养殖的重要主体,与他们协同发展对于维持地方猪种的种群数量至关重要,有助于防止遗传资源的流失。例如,一些地方猪种仅在中小养猪户中存有少量,若这些养殖户放弃养殖,地方猪种将面临灭绝风险。
2、促进中小养猪户增收
地方猪种产品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通过开发地方猪特色肉类产业链,中小养猪户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收入来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多样化需求,地方猪种能够提供特色的猪肉产品,满足市场的细分需求,推动广东特色肉类食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二)可行性
1、消费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食品价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的不断加深,“猪油热潮”兴起,地方猪特色肉类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为中小养猪户与地方猪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机遇。
2、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地方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如《“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将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列为重点任务,为中小养猪户与地方猪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3、资源互补
中小养猪户凭借其对本地环境的熟悉、养殖经验丰富等优势,与地方猪种所拥有的独特的遗传资源相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与优化配置。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共同推动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
三、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一)构建地方猪特色肉类产业体系
1、产业链整合
为了提升产业效率和效益,应从育种、养殖、加工到销售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例如,建立地方猪种养殖合作社,实现统一育种、饲料采购、疫病防控和产品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品牌建设与市场细分
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猪肉类品牌,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如高端礼盒装、家庭日常消费装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并提升产品附加值。
3、农业电子商务与生猪产业相结合。
当前,网上洽谈营销、网络支付等信息化手段已广泛深入各行业,生猪饲养产业亦需与之融合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分散的养殖户与现代化市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环节的费用,还有利于中小散养殖户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创新发展机制
1、梯度培育模式
根据中小养猪户不同发展阶段和能力,应设计梯度培育机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指导,助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并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企业、高校与中小养猪户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地方猪种选育、养殖技术研发和推广等工作,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例如,高校可为养殖户提供疫病防控技术的专业指导以及人才的培育,而企业则可协助养殖户开拓市场渠道。
3、加强农业扶持精准化,完善养殖扶持政策。
在追求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应避免生产要素的过度投入。政府农业扶持支持政策作为促进生猪散养户发展的关键,应更为精准。因此,支持政策应优先向资金匮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农户倾斜,通过完善养殖扶持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着力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问题,提升扶持效率。此举不仅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助于改善农业与农村的生态环境。
1、财政补贴与金融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猪种保护和中小养猪户发展的财政补贴力度,如种猪补贴、养殖设施建设补贴等。同时应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养猪户提供低息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缓解资金压力。
2、技术培训与服务
政府可通过组织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中小养猪户的养殖技能和疫病防控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及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挑战
1、数据整合与分析难题
生猪产业链涉及环节众多,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消费者需求变化、养殖成本等,如何整合这些多元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是决策制定的难点。
2、地方猪种保护与市场需求平衡问题
在保护地方猪种遗传特性的同时,需要满足市场对猪肉产量和品质的需求,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地方猪种品牌肉类产品能够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政策与市场动态变化适应问题
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如环保政策趋严、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户和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这对其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生猪产业链数据资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借鉴高校产教融合创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养殖户之间的合作,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2、精准市场定位与产品开发,结合地方猪种特点,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
3、加强信息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传递政策和市场动态信息,帮助养殖户和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同时,推动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支持地方猪种保护与中小养猪户协同发展。
五、结论
广东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与中小养猪户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通过充分发挥地方猪种的特色优势,并结合中小养猪户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可以实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仍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养殖户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推动广东特色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繁荣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未来,还应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协同发展策略,确保地方猪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同时保障中小养猪户能够实现稳定增收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来源:《猪业》2024年第4期“本期策划”
编辑:王诗虹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