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下,如何全方位评估猪场生物安全风险?
根据生物安全基本原则,对猪场内外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现代养猪经常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猪场生物安全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在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下,加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切断病原传播链条,对于控制、扑灭和根除非洲猪瘟意义重大。

猪场生物安全又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两部分:
外部生物安全
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当的载体传入场内和防止场内疫病向外传播
内部生物安全
控制病原在场内猪群间的水平和垂直传播
生物安全是一门管理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既包含科学的方法,又包含有效的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及方面:
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生产模式、洗消站管理、引种控制、主要病原载体进出途径以及内部生产周转等。
场外评估
包括地理条件、地势、养猪密度、其他生物安全危害。
有效隔离
尤其是物理隔离,比如围墙或围栏。
缓冲区设置
每设置一道缓冲区,就多一道保险。
人员的执行力
人员的培训、考核、监督与奖惩。
净污分离
从进大门起,场内所有操作必须严格区分净区与污区,并有界限分明的设置。
单向流动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单向流动原则:只能由净区流向污区。
当某些操作造成由污区流向净区时,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和隔离。
定期评估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生物安全体系,必须定期作出评估,才能持续不断的改进。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猪场地理位置风险
- 
没有共用道路,共用沟渠等共用公共设施 
- 
猪场周边没有农田、草地、灌木以及树林 
- 
周边猪场没有生产不稳定情况 

围墙风险
- 
围墙完整没有漏洞;场外污水不能渗入猪场内;老鼠、流浪猫狗不能进入场内;场外没有大树树枝进入场内 
- 
围墙附近猪舍不得直接与围墙外接触(包括空气流动),更不得利用围墙作为圈舍的一部分。围墙与猪舍之间至少保持6米以上的距离。 
人员、车辆、物资进出风险
- 
人员做到沐浴更衣换鞋、物资密闭熏蒸或烘干或擦拭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烘干检测等进出场程序完善 
- 
每次进出均有专人监督,有检查记录,必须有准入制度。 

- 
猪场生产布局属于有序型 
- 
考虑现存栏猪的数量、类型、所属规格 
- 
目前疑似病例的类型猪、有成熟的处理预案 
- 
充分考虑本场的销售资源和行情趋势 
水源风险
- 
考虑猪场用水类型以及被污染的可能性 
- 
对猪只饮水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 
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启动水消毒设施 
- 
从主管线到猪只饮水咀设有多重阀门及消毒措施 
饲料风险
- 
当前饲料来源是否安全 
- 
饲料本身无污染 
- 
饲料包装无污染 
- 
饲料车消毒措施 
- 
疑似病例阶段进行换料预防 
- 
最理想的状态采用中转料塔,隔墙打料。 
猪场设计布局风险
- 
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独立分开 
- 
严格执行人员分级进出沐浴更衣换鞋流程 
- 
每栋猪舍门口设有洗手消毒和脚浴消毒设施 
- 
生产线内定员定岗 
- 
行走工作路线无交叉风险 
- 
猪舍进风端统一 
- 
无吸入外界扬尘风险 
- 
回顾最近一次灭鼠间隔,场内是否有老鼠活动迹象 
- 
场内有完善的驱鸟方案,缩短鸟类停留时间 
日常操作漏洞
- 
猪群每天由熟练员工仔细观察,员工能第一时间发现猪只异常 
- 
治疗及免疫针具煮沸消毒严格,遵循一猪一针尖原则 
- 
回顾最近一次场内猪只流动时间、流动程序是否严格消毒、与疑似病例猪的相关性 
气候风险
- 
近期是否有风、雨、高温、高湿等极端气候出现、是否有扬尘或废弃物、有无观察下雨时场内排水是否畅通 
- 
有无猪舍被污染、是否知晓数量、与疑似病例有无相关性 
- 
针对高温高湿天气提高抗应激措施,高温时场内给猪冲水 

特别注意
- 
✕ 如果猪场选址存在重大缺陷,如猪场离交通干道、屠宰场、粪污处理厂、动物交易市场、集贸市场等过近,不推荐饲养。 
- 
✕大环境较差,周边10公里内养猪密集,疫情不断,污染面广,不提倡复养。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2021-03-08 1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