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 养猪新闻 > 国内养猪

自繁自养也赚不了钱?!温氏、牧原、正邦等巨头最新出栏均价已跌至9元/斤左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6-11 08:48

 

 

截至6月9日,头部上市猪企5月销售数据全部出炉。其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跌破18元/公斤,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分别为18.26元/公斤、18.46元/公斤和18.07元/公斤。这意味着,继外购仔猪育肥集体亏损后,生猪价格已经开始逼近“自繁自养”的成本线。

 
 

 

“必有一涨”难改中长期趋势

 

10元/斤是生猪价格很敏感的一个价位。从2007年到2019年6月底,国内生猪价格就一直在5元-10元/斤区间波动。

在本轮非洲猪瘟的毁灭性打击下,2019年7月生猪价格脱离了这个区间,一路飙升。至2019年10月末、11月初,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更是一度突破20元/斤。

然而,涨得快,跌得也不慢。2020年伴随着国内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猪价从今年初就开始单边下跌,上述10元/斤的价位被轻易击穿。

此后,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上市公司发布的5月销售数据,亦集体跌至18元/公斤左右。

图片来源:牧原公告

 

“当前全国生猪存栏量已经恢复至非瘟疫情前的95%以上,产能的恢复预示着供给的修复,此前猪价上涨的逻辑随之消失。”中原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四奎表示。

实际上,虽然近期生猪期货价格连创上市新低,但是仍然处于“升水”状态,高于现货价格超过2-3元/公斤,原因就是市场各方认为下半年猪价“必有一涨”。

不过,生猪价格潜在的季节性反弹,可能需要先解决一下库存问题。刘四奎反馈称,1月至5月,国内猪肉进口数量可观,目前市场猪肉供给较为充足,后期会出现消化库存的过程,“外购仔猪已经出现巨幅亏损,猪价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肯定会限制补栏的积极性,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当前肉多的局面并未改变。”

但猪价的潜在反弹可能只是阶段性行情。就周期行业而言,也只有等待出现大面积亏损、产能自发退出、供需关系从平衡走向紧张时,产品价格才会迎来“拐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生猪期货“池浅”难养大鱼

 

猪价长周期大概率继续回落,生猪养殖企业急需一些“解决方案”来稳定经营。

一开始,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养殖企业给出的方案是“以量补价”,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对冲价格的下滑。

于是,在今年一季度,除温氏股份以外,其他头部猪企销量增长十分明显。今年前5个月,牧原股份生猪销量达1396.2万头,已经超越了2020年前10个月的销售规模。

只是,从实际表现来看,销量的增长是不足以对冲价格下滑的。

猪价在30元/公斤时,企业可以获得15元/公斤左右的毛利润。但是,当猪价跌至20元时,若想继续获得15元/公斤的毛利润,就需要企业生猪销量从1头变成3头。

而在2020年部分头部猪企大规模外购仔猪、以大幅提升自身出栏量的高基数背景下,年内放量的难度不小,当然其中不包括牧原股份。

如今,生猪现货再次跌至不足18元/公斤,理论上也需要养殖企业更高的销量增长对冲价格下滑。

反观衍生品市场,可供头部猪企腾挪的空间也极为有限。

生猪期货已于今年1月8日上市,各家头部猪企也曾公开表示“学习或者参与”,甚至也有企业已经进行过交易。但是,按照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生猪期货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头部猪企尚无法实现有效的风险对冲。

主观方面,生猪养殖企业对衍生品工具接受度普遍较低,全行业参与力度较小,这本身也是受到企业自身缺乏专业人才和成熟模式的影响,苦于无处着手。目前,市场仍然处于投资者教育阶段,好的现象是被“打痛”后,开始出现了一些改变。

“从走访情况来看,经过上半年的连续下跌后,行业的认识度开始有所提高。”豫新投资(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陈亚中介绍称。

客观方面,则是由于生猪期货至今上市未满半年,持仓规模近期虽然明显增长,总持仓超过4.3万手,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套保需求。

可以算一笔账。生猪期货1手等于16吨,按照110公斤标准出栏体重估算,每手期货约等于145头生猪,当前生猪期货4.3万手的总持仓相当于624万头生猪。

再看头部猪企,牧原股份今年5月销量310万头,温氏股份、新希望同期各为95.67万头、69.33万头。可以想象,若上述行业龙头将6月份动辄百万头的生猪,在期货市场卖空套保,市场很难提供足够的对手盘来保证成交。即便成交,大规模空单进场也会对生猪期货产生明显冲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