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情频道 > 猪业财经 > 市场要闻

产业聚焦丨关注近期猪肉价格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9-10-14 11:50

几个月以来,国内的猪肉价格经历了一场迅猛的上涨,最高时涨幅曾达到50%,这让以猪肉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国人惊呼“吃不起”,并压减猪肉开支转向禽类、鱼类和牛羊肉等其他肉食消费。那么,这场席卷全国的猪肉大涨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关部门为平抑猪肉价格又出台了哪些举措?未来猪肉价格是否会恢复平稳?中国经济时报特推出一组报道,以期能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图片来源/新华社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压力较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松才

据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猪肉在中国人肉食结构的占比超过六成。

然而,从去年8月开始,逐步上涨的猪肉价格已经逐渐影响到了中国大多数的老百姓,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同时涨幅不断扩大,这让把猪肉当作主要肉食来源的中国人开始显得手足无措。从市场情况来看,不少地方的猪肉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50%。那么这场来势凶猛的猪肉价格大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

“猪肉自由”背后的无奈

随着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北京市民小张这几个月来也在不断削减家庭购买猪肉的次数,并转而开始消费其他肉类食品。

“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家附近的购物中心超市购买肉类食品。平时,我和家人还都算比较喜欢吃猪肉的,但是现在价格涨得快跟牛羊肉差不多了,干脆就少吃猪肉,多吃牛羊肉算了,还更加健康。”小张近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和家人平时喜欢买的就是五花肉,大约去年同期,他经常去的这家商场超市所售卖的品牌五花肉价格在25元每斤左右,但是现在这个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快40元每斤。

小张调侃道,以前大家开玩笑说财富自由的标志是“车厘子自由”“苹果自由”“西瓜自由”,现在都变成“猪肉自由”了。一句句调侃的背后却是民众对于猪肉价格不断狂飙的无奈。

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30.9%,影响CPI上涨约1.3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7%,环比涨幅也达到23.1%。作为替代品的其他肉类价格也呈上涨趋势,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涨幅在11.6%-12.5%之间。

据商务部监测,“十一”黄金周,猪肉批发价格37.26元/公斤,比节前一周上涨1.6%,猪肉价格保持总体平稳。

国庆节后,猪肉价格再次出现上涨。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19年第40周(10月4日—10月10日)猪肉价格为38.51元/公斤,环比上涨5.4%,同比上涨93.4%。

事实上,此前猪肉价格上涨已有相当一段时间,而且上涨幅度持续放大,2019年4-7月,猪肉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8.2%、14.4%、21.1%、27%。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关系进一步趋紧,猪价继续上涨压力较大。不过他强调,由于禽肉、鸡蛋、牛奶等畜禽产品产量增加,消费结构调整加快,加之进口猪肉及其制品数量也有所增长,肉类市场供给总体有保障。

>>>>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对于这场猪肉价格飙涨背后的原因,市场各方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位于浙江的一家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从最主要的原因来看,始于去年8月份的非洲猪瘟是这次猪肉价格飙涨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环保政策限制养殖,有部分地区出现一刀切关停养猪场导致产能下降等。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7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2018年8月初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7月3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捕杀生猪116万余头。

按照行业网站的分析,此次猪肉价格大涨背后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搜猪网认为,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爆发之后,9月份生猪调运禁令政策出台,导致多个生猪产区压栏严重,最终大量生猪被低价处理或者提前出售。

此外,去年8月之后,从北向南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养猪户被迫提前淘汰或出栏了一批弃养猪;而春节之后,疫情又开始从南向北爆发,导致华南、西南等地的生猪产能去化非常严重,均超过了50%。受疫情冲击,南方大量生猪恐慌性出栏,继而出现“南猪北调”现象。

农业农村部统计,这两个因素导致整个生猪存栏在2019年7月份下降32.2%,能繁母猪存栏下降31.9%。但是8月份的最新统计显示,生猪存栏环比下跌9.8%,同比减少38.7%,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9.1%,同比减少37.4%。可见,生猪及猪肉供应紧张的矛盾呈继续加剧状态。

上述养殖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受非洲猪瘟影响,大量的疑似患病生猪被捕杀,导致市场供应减少。另外,因为环保政策影响,也导致部分养殖企业猪场遭到关闭。

“无疑,环保政策的出发点和本意是好的,但是搞一刀切就不对了。”这位负责人表示,在部分地区,部分猪场被当地政府以“污染严重”“村民投诉”等理由关闭,不管这些猪场是否有合法执照包括环保排污类证照,而一律关停,甚至部分地区的龙头养猪企业也遭遇一刀切政策而被迫关停。还有些地方以生态环境的名义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随意限制养殖企业甚至散养户。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企业损失惨重,也导致市场猪肉供应趋紧。

一位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就是,随着去年非洲猪瘟的爆发,农业农村部紧急通知限制活猪的跨省调运。这一通知的本意是为了防范猪瘟的蔓延,但客观上也造成了部分养猪大省的猪肉价格暴跌,而一些养猪弱省的猪肉价格却出现了暴涨。

对于这种情况,上述人士表示,以前没有跨省调运之前,全国各省份猪价相差并不是十分大,因为中国发达的物流体系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调配不同量的猪肉来平抑市场价格,但是现在不行了。

举个例子,在诸如东三省、河南、山东、河北等产粮大省,养猪有先天优势,属于猪肉生产大省,但诸如福建、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相比来说并非属于主要猪肉生产区,之前,这些地区之间的猪肉供需会随着物流跨省流动而保持相对平衡,但是现在这种平衡随着猪瘟的爆发和跨省调运禁令的实施被打破了。但也得承认,这种为了防止猪瘟蔓延而采取的措施也是市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中央多举措稳定猪肉市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松才

随着近几个月来猪肉价格的大涨,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也开始及时出手干预市场,并出台多项举措来稳定市场预期。随着这些措施的施行,未来国内猪肉市场的价格将逐步恢复平稳。

>>>>

国务院一个月内两度出手稳市场

猪肉价格的上涨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8月19日到20日,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省考察时,还专门来到哈尔滨道里菜市场,走到猪肉、蔬菜、鸡蛋、豆制品、水果等摊位前,询问价格变动和销售情况。

李克强坦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会有较大影响。他强调,“菜篮子”牵动群众“钱袋子”,要多策并举,保障市场供应、价格平稳、质量安全,增强群众获得感。

8月21日,在结束考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并出台五项举措来平抑猪肉价格。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三是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四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猪肉供应,增加地方猪肉储备。

继8月21日之后,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次将如何稳定猪肉价格作为重要议题。9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纠正不合理禁养限养规定。

>>>>

各部门频繁出手稳定猪肉价格 

随着国务院两度出手稳定猪肉市场,国家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开始频频出手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猪肉价格。

对于一些地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扩大禁养区范围,或是对养殖场“一关了之”影响生猪产能的现象和问题,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9月11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称,为了杜绝上述问题,生态环境部将会采取措施规范畜禽的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工作,促进生猪的生产发展。

苏克敬说,“据我部调研了解,也确实有一些地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由,超过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对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和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苏克敬介绍,上述通知具体提出四方面措施,一是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二是开展禁养区划定情况排查;三是立即整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的情形,坚决、迅速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对违反法律法规限制养猪业发展和压减生猪产能的情况,要立即进行整改;四是加强对禁养区整改调整政策的支持。

除了生态环境部外,在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平抑猪肉价格五方面工作后,已有多个部委快速跟进出台具体措施来支持稳定市场。

农业农村部就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支持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作出部署。

国家发改委通过鼓励多养猪扩大猪肉产能、推动猪肉替代以及补贴猪肉消费者三方面措施,努力让民众能吃上肉。

商务部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会同相关部门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增加肉类市场供应。

财政部进一步完善因非洲猪瘟疫情强制扑杀生猪(含人工饲养野猪)的补助经费发放方式,由现行按年度结算调整为每半年结算发放一次,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县市要加快补助资金拨付进度,在三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给付到位,切实减轻养殖场(户)垫资压力。

交通运输部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中国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支持。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要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

市场正在逐步企稳

除了上述国家各部委出台的多项举措外,还有更加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国家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储备冻猪肉,这个措施一出,效果立竿见影,猪肉价格开始逐渐恢复平稳态势。

9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为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产销衔接,拓宽货源渠道,积极增加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猪肉以及牛羊肉、禽肉、鸡蛋、水产品等供应,适时投放中央和地方储备冻猪肉和牛羊肉,确保节日市场供应稳定。

9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次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9月19日以来累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30000吨。

事实上,除了中央有关部委,各地方也在积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积极投放地方储备冻猪肉,来保障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

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积极行动,猪肉市场的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平稳的态势。

“从近期监测情况看,猪肉价格趋于稳定。”9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透露。监测数据显示,9月11日-17日期间,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售价涨幅趋缓。其中,中秋节第二天,猪肉价格下降0.22%,36个大中城市10涨13跌13平。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9月1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6.2元/公斤,较9月16日下降0.5%。与此同时,全国第37周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显示,前一周猪肉环比涨幅为3%,相较第36周收窄4.6个百分点,较第35周收窄6个百分点。

此外,经过一系列努力,十一黄金周期间,多个地区猪肉价格也出现企稳态势。

例如,湖南省猪肉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鲜猪肉零售价为每公斤43.83元,较节前下降0.43%。在四川,节日期间,成都猪肉52.4元一公斤,较节前下跌0.56%。

“随着政府出台一系列恢复生产、保障供应、稳定肉价的措施,养殖场对后期肉价继续上涨的预期已经收窄,猪价已经出现松动。”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

连月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无疑让老百姓体会到了不小的压力,作为中国老百姓日常最重要的肉食来源,猪肉的价格可以说跟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这一轮猪肉价格的上涨除了“猪周期”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面临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非洲猪瘟,还有一部分内部因素影响,有些地方搞一刀切,以环保等因素盲目关停养猪场导致产能下降。

从去年8月爆发猪瘟疫情以来,全国各地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连续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国25个省区市的疫区已经全部解除封锁。总体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明显减缓,正常的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正在逐步恢复。

不过,这场猪肉价格上涨从一开始就备受中央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平抑猪肉价格。可以说,这些举措的出台及时有力地制止了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势头,并稳定了市场预期。

那么,针对部分地方一刀切以环保理由关停的养殖企业,国务院会议和生态环境部也及时出台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制止这种行为,要求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绝不能打着环保的旗号,借改善环境质量之名,随意扩大禁养区的范围。”避免清理代替治理,严禁“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这些政策都十分有针对性地为恢复稳定生猪生产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些举措外,国家储备肉制度是此次平抑猪肉价格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家多部门出台的政策由于有滞后性,从政策出台到产生效果往往会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个时间段内,由国家和地方来投放储备肉无疑会对市场价格产生非常直接的平抑效果。

其实,猪肉市场在运行中难免会交出现供求失衡现象,而储备肉制度则是国家利用市场机制直接调节供求、缓解失衡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一种应急性制度安排,国家储备肉不仅在居民消费中扮演着“急救队”的角色,其旺储淡销运作机制也有助于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当然,我国的国家储备肉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等方面逐步完善,以更好地实现其政策目标。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一场应对猪肉价格大涨的仗却打得很有章法。首先是中央高度重视,直面问题,一个月之内召开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出台多条举措。其次是国家各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细则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并提供政策制度支持。再次是国家的储备冻肉制度,就像水坝一样,调节市场供需平衡,并发挥着直接的效果。

因此,随着国家从产、保、供、销等多层面、多举措政策的出台落地实施,生猪市场也将逐步恢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不久的时间内,中国的猪肉价格一定会恢复到平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