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频道 > 猪病防治 > 猪传染病

当前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来源:永顺人生 2018-05-28 14:07

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直困扰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临床上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脑膜炎,慢性病例则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等。急性发病时来势凶猛、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威胁。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呈逐步上升趋势,该病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针对当前猪链球菌病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论述,旨为规模化养猪提供参考。

1、当前猪链球菌病发病情况与流行特点

1.1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

该病在临床上常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肺疫、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这不仅使病情复杂化,而且增大了病死率和防治的难度。尤其是病毒病如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研究表明,PRRS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在PRRS感染的情况下,一些低致病性的菌株会被激活并导致发病;当某种致病性链球菌首次进入猪场的时候,如果有PRRS存在,那么脑膜炎的发病率会更高。

1.2猪场链球菌病长期顽固性存在

链球菌一旦进入猪场就很难清除掉。据研究报道,健康猪只的扁桃体可携带这种病原长达数月之久,病原菌广泛存在很多健康保育猪体内且可分离到,包括一些母猪,这是除病猪、临床康复猪外,又一风险很大、潜在、易忽略的传染源,研究已证实健康猪的扁桃体中带菌率可高达76%。与猪的其它病原细菌一样,链球菌对敏感的药物易产生抗药性,这导致猪场对链球菌病治疗的难度加大。

1.3传播途径

链球菌自然感染的定植部位为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链球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包括皮肤、黏膜创伤和消化道、呼吸道,其中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健康猪与带菌猪直接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等间接接触,或在猪去势时,都可以引起本病的传播与蔓延。

1.4易感阶段

该病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猪,但以特殊时期的猪发病率较高,比如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以及新生期、哺乳期和断奶期仔猪。猪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常暴发于4~12周龄的猪群,特别是4~6周龄的断奶仔猪及混群时出现发病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中猪次之,大猪较少。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夏、秋季多发,以及高温潮湿闷热季节多发。

1.5发病的血清群

按兰氏分群(细胞壁内的氨基糖的种类不同),链球菌可分19个群(A~U,缺I、J),感染猪的主要为C群、D群、E群、2型(R群),但在我国引起猪发病的主要是引起败血症的C群链球菌,约占猪链球菌病病例的60%以上,同时也有C群与D群(或E群、2型)或四者不同组合混合感染的报道;以E群链球菌引起淋巴结脓肿最多常见,流行最广,以C群引起链球菌病危害最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各血清群间交叉免疫保护不强,这为链球菌病的防控增加不少困难。 

1.6应激因素增加发病率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尤其在夏天高温潮湿天气;断奶、转群、换料;刺、打耳号;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使得感染不断;以及长途运输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等都可诱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2、防控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保证猪群充足的营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各类猪只交叉感染,特别要注意母猪对仔猪的传染;冬春注意防寒保暖,夏秋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保证猪舍空气通风良好、顺畅,降低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减少应激,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也是控制疫情的一种重要手段。

2.2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是切断猪链球菌病传播途径重要一环。其一,猪场严禁饲养猫、犬和其它动物,彻底消灭鼠类和吸血昆虫(蚊、蝇等),控制媒介传播病原体。其二,常规消毒包括猪自身与生存环境消毒、空栏消毒、猪生活相关用具消毒等多个方面严格消毒,必要时甚至对猪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同时,饲养员、粪车、工作服等的消毒同样不得忽视。其三,仔猪断脐、剪牙、断尾、打耳号等发生外伤时要严格消毒,防止从伤口感染病菌,引发本病。其四,对疑似猪链球菌2型的病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饲养员、兽医和猪场管理人员等接触病猪及污染物时要注意自身的防护与消毒,严防被感染。

2.3临床治疗

根据猪链球菌病的不同临床疾病类型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对出现关节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的病猪及时给予敏感的药物进行注射治疗。

2.4疫苗免疫预防

疫苗免疫仍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可选用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或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活疫苗时,注苗前后1周内,均不可使用各种抗生素,否则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巫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