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猪圈,不少人恐怕会想到一个乱糟糟的场景,还弥漫着难闻的臭味……8月29日,半岛记者来到莱西市探访一家养猪场,在养猪场里,老板随手抓起一把垫在猪圈里的“猪粪”,鼻子就“敢”直接贴上去闻。据悉,该养猪场使用有益细菌做成的生物垫料,猪生活在上面干净得就像是家养宠物,垫料中的细菌会将猪的排泄物全部分解掉。
老板抓起一把“猪粪”就闻
29日,半岛记者来到位于莱西市姜山镇烧锅庄村的青岛佳兴牧业有限公司,站在该公司门口,没有闻到养猪场“标志性”的臭味;进了作为办公室的一间房子,也没有闻到明显的异味。半岛记者询问养猪场于尚波,猪舍在哪里?“后面这些房子都是呀!”于尚波指了指窗外紧靠着的一排房子,“是不是没闻到味,以为离猪舍还很远?”
于尚波带着记者走进了一排猪舍。一进门,半岛记者就注意到一头头白白胖胖的猪,这些猪的毛发很清晰,身上几乎都是干干净净的,有的猪嘴巴上沾着一些泥土,但看上去也不觉得很脏。由于这些猪都是胖乎乎的,给人很萌的感觉。
半岛记者注意到,这些小肥猪脚下是一层厚厚的“土”,土看上去很松软,甚至找不到明显的排泄物,看上去很干净。看到半岛记者对猪脚下的“土”感兴趣,于尚波做了一个动作,让在场的人们惊讶的张开了嘴:他抬腿进入了猪圈,弯腰抓起一把“土”,随即放到鼻子下闻。
“瞧把你们吓得,你们也可以闻闻,真没什么味儿!”于尚波笑着把这把“土”伸到半岛记者跟前,半岛记者没敢仔细闻,但靠近了的确闻不到异味。“如果这些‘土’有异味,猪圈里肯定也有很大的气味。我能让大家伙儿直接到猪舍来,对这个气味的大小就很有信心。”于尚波说,不要小看猪脚下的“土”,正因为它,才解决了排泄物的难题,也让猪看上去光溜溜,非常干净。
环保养猪,细菌帮了大忙
那么,这猪脚下的神奇“土”是啥?于尚波介绍,其实这不是土,主要是木屑或者秸秆碎屑一类,加上诸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一些有益的细菌。据了解,于尚波这处养猪场占地60亩,现有存栏生猪3000余头,能繁母猪480头,2016年出栏生猪8000余头。他们不断探索改进生物发酵床(生物垫料)养殖技术,目前成为生态环保绿色生猪养殖场的标杆样本。“我们采集土著菌种,通过培养机培养扩繁,对菌种进行分离,保留有益菌种,然后再进行扩繁,提高菌种能适应本地环境的能力。”于尚波说,他们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并将发酵床改良为深80-100厘米,防止底部垫料霉变,便于菌种发酵。发酵床完成后,猪就生活在上面,猪的排泄物会被细菌很快降解,这样一来,养猪场就不会再有难闻的味道。
在半岛记者采访中,一名工人进入到猪圈,用铁筢翻动猪脚下的生物垫料,“每五六天就深翻土一次,深度25-30厘米。而且要根据发酵情况,猪的密度、体重大小随时调整翻土频率。”于尚波介绍,他们每天测量统计发酵床垫料湿度、扬尘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过于干燥就会喷水,防止垫料表面扬尘。每周统计一次垫料消耗情况,菌种损耗情况,当发酵床低于正常值20-25厘米,就添加垫料和喷洒菌种。“可以说,能够这么干净地养猪,细菌的作用最大。”于尚波说。
猪“活得爽”,好处真不少
天天在松软的“土”上生长,于尚波饲养的猪“活得挺爽快”。“首先环境改善太大了。我以前在普通的养猪场干过,那个环境里猪的本来颜色都看不出来,一身脏东西,它肯定舒服不了。”于尚波介绍,猪舍环境好,减少了病原传播,猪很少生病,更不用使用药物了,比如一般猪舍容易产生氨气,猪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这种情况可以有效避免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的心情好了,身体也不会常出毛病,同样的情况,这些猪的‘身体素质’也有改善。”于尚波说,除了避免呼吸道疾病,微生物将垫料及粪便转化为猪可食的菌体蛋白,既可为猪饲料,又改善了猪的肠胃消化系统,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猪的生长速度加快,“连受孕率都提高了,我们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
据了解,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好处还不止这些。经过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将猪舍演变为不断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猪脚下的生物垫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我们取出来就是有机肥料。一家无花果果园跟我们签订了合同,这些肥料直接供应给他们,一吨能卖1000多元。”于尚波说,这样的养殖技术还提高了养殖产出效益,不用每天清理猪舍粪便,省工30%—50%;因猪舍不用水清洗,节水90%;猪的生长速度加快,省料10%。
全市约7%这种模式处理废弃物,力争两年内突破20%
据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推广研究员冯永胜介绍,畜禽养殖环节是废弃物产生的源头,要做好处理和资源化,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狠抓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户进区”养殖小区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两区一场”建设,出台畜禽养殖“三区”布局规划,应用生态发酵床、全混合日粮(TMR)、干清粪等先进技术,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等管理模式和新型饮水器等先进设备,畜禽养殖废弃物源头减排成效显著。全市畜禽粪便排放总量由2013年849.97万吨,2014年781.98万吨,2015年675.43万吨,2016年646.98万吨,连续4年逐年下降。
目前,我市主要采取沉淀(堆肥)发酵还田、发酵床(生物垫料)生态养殖、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和加工有机肥等5种模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5%。
发酵床(生物垫料)生态养殖模式在控源减排、清洁生产、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该模式可实现免冲洗、无异味、粪尿零排放、废弃垫料作有机肥还田,全市约7%的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处理利用,其中以青岛佳兴牧业有限公司为技术典型。下一步,市畜牧兽医部门将通过政府补助、技术培训等措施,在全市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力争两年内这种养殖模式在全市生猪养殖中突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