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泽乾,全国劳动模范、都兰荣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在养猪方面摸索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使他赢得了科技养猪土专家的称号。在草长莺飞、万木葱茏的时节,记者来到了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上滩东村的都兰荣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严格的紫外线消毒后,记者进人了合作社的养猪基地,听唐泽乾谈起了他在养猪方面的经验和他的人生历程。
唐泽乾出生在一个以养猪而闻名全国的县城――重庆市荣昌县。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只有小学文化的唐泽乾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靠着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靠贩卖仔猪到湖南、贵州、云南等地,走出了一条个体户发展的康庄之路。上世纪80年代初,荣昌开始有人贩卖仔猪,他也学别人转手了一头小猪,赚了8元钱。从此,他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唐泽乾在荣昌县开始自建猪场养猪,由于不懂母猪和仔猪防疫治病等技术,再加上猪肉市场不好,第一年亏了。第二年,唐泽乾学习、掌握了给猪打针看病及饲养等技术,重整旗鼓喂养了30多头母猪,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之后,他扩大养殖规模,由几十头母猪发展到几百头。到1999年,他的猪场已经有上千头仔猪存栏。到2009年,唐泽乾修建了2个养猪场,年出栏仔猪和生猪1万余头,成为荣昌有名的养猪大户。“我与柴达木结缘较早,1989年我们荣昌猪就开始往海西州销售了,我也不间断地来到柴达木盆地,当时发现这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当地人吃的蔬菜、肉类都需要大量外运。”唐泽乾告诉记者,“由于路途遥远,当时贩卖猪肉时我也没有挣到多少钱。可是,我想如果我在海西州建一个猪场,引进我们荣昌猪的优良品种,这样就不用贩卖了,获得的利润也会更可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996年,唐泽乾在德令哈市投资建了一个猪场,开始了他在柴达木盆地的养猪生涯。从长期贩运仔猪到自己建猪场养猪,唐泽乾感觉到荣昌猪需要在养殖技术上进行提高。为了改良荣昌猪,唐泽乾废寝忘食地翻阅了大量资料,逼着自己去“啃”“科学”这块硬骨头。他对改良荣昌猪的执着,终于打动了西南大学的有关专家,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唐泽乾经过潜心研究,历经无数次失败,于2002年成功培育出“荣三元”猪,即用荣昌母猪为母本,再用新丹系长白公猪或约克公猪为父本,产下的优质仔猪即“荣二元母猪”做母本,再用美系杜洛克或新丹系长白、约克公猪做父本,产下的就是优质的“荣三元仔猪”,其瘦肉率达到60%,因此,荣昌猪一时间名声大噪。唐泽乾说,以前,根本不知道母猪在产前产后还要补充营养,只是在产后才稍微喂得好一点;传统的饲养方法是仔猪要喂奶两个月才断奶,在专家的指导下,只喂1个月就断了奶。唐泽乾介绍,按传统的养殖方法,母猪一年只产两窝仔猪;现在一年可产两窝半。传统的方法每头母猪一窝一般只产10余头仔猪,而现在一般都在15头左右。
荣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猪棚里,许多小猪悠闲地躺着,“这些小猪仔不聚到一起,分散地躺着,这说明小猪没有疾病;你看,小猪拉下的粪便不干不稀,就说明它很健康……”唐泽乾谈起养猪方法时滔滔不绝,“小猪产下后,我们将及时给它们补铁、补硒、补血,一个月后还要注射猪瘟、口蹄疫等疫苗,在喂养猪的饲料上,我们将青稞、麦麸、苜蓿草等进行了科学搭配,这样喂养,我们合作社的猪生长快、免疫力也强。”
从个体的适度规模养殖走到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走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的路子,是唐泽乾迈出的又一大步。2010年,通过“青洽会”上的招商引资,都兰荣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唐泽乾把投资点瞄向了都兰县。长久以来,都兰县的许多汉族群众都有在自家小院养猪的习惯,但随着养猪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都兰荣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为产业化经营模式,只要人社的村民一次性交20元的身份股就可以享受生猪买卖中的许多优惠。同时,只要人社村民经济条件允许,就可以人投资股,年终就可以享受分红。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以团购的方式降低饲养成本,借助集体的力量消解风险,合作社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人社社员从成立之初的60户增加到了138户,2010年,合作社年销售仔猪6000余头,肥猪800余头,销往德令哈、格尔木、都兰等地,合作社取得了销售收人500万元、利润110万元的可喜成绩。今后,合作社将投资2219.95万元,建设年生产母猪500头,生产销售仔猪、肥猪11000头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场。合作社“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探索在现有农村土地政策约束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农民利益、降低生产风险的作用。
唐泽乾这位生于内地,而又把柴达木盆地作为第二故乡的汉子,言谈中对在柴达木盆地从事的养猪事业充满了信心,“现在我们合作社养的猪,不仅在海西州内深受顾客欢迎,在西藏等地的市场也是口碑良好。今后我们将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当地的农牧民共同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