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瘦肉精”事件引爆肉类加工企业,号称“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的双汇集团首当其冲。
在3月22日的内部会议上,双汇集团提出了“快速恢复销量”计划:“全力帮助客户做好市场启动工作,目标分成三个阶段:一是3月底将销量恢复到2000吨以上/天;二是到4月15日恢复到3500吨以上/天;三是到4月底恢复到5000吨以上/天,推动市场销售尽快步入正常轨道。”
这意味着,双汇集团销量至少下降了60%。双汇集团去年利润是43亿元,今年计划利润54亿元,在销量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资金链不断裂,是最为严峻的考验。
双汇集团能否从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公众拭目以待。3月21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首次面对媒体,接受《望东方周刊》独家专访。
为什么是“困扰”,而不是“伤害”?
《望东方周刊》:双汇集团《公开声明》说“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为什么你们认为“瘦肉精”对消费者带来的是“困扰”,而不是“伤害”?
万隆:这个说法和媒体的口径是一致的。
《望东方周刊》:称对消费者带来“困扰”之后,有没有评估在消费者心中的反响?
万隆:我们接连发出两次声明,对济源双汇一是停产,二是履行下架收回的义务,初衷是要把我们所做的事情给广大消费者和公众公布出去。两次声明之后,我们认为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
《望东方周刊》:“瘦肉精”对消费者带来的仅仅是“困扰”,而不是“伤害”吗?
万隆:对消费者是“伤害”还是“困扰”,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认定。至于伤害及伤害程度,不是一个企业或者哪一个人来认定的,要由国家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后进行公布。我们相信国家会对这件事有一个科学的评估。
《望东方周刊》:2002年,农业部明确禁用“瘦肉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出台了关于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司法解释。“瘦肉精”事件发生,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你认为是这样吗?
万隆:这一次对我们来说是教训,什么教训?我们抽检的比例太低。对于“瘦肉精”,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按照1%、3%、5%的比例抽检,现在看起来是有漏洞的。即使抽检了10%,那90%你也很难保证没有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有区别吗?
《望东方周刊》:当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三鹿集团会轰然倒下,因为那是行业问题。现在“瘦肉精”事件,也有人认为是行业问题。你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有区别吗?
万隆:我觉得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三聚氰胺”事件是他们的企业使用了“三聚氰胺”,我们的企业不是使用了“瘦肉精”,而是上游的产业使用了“瘦肉精”,产品流入到我们这里了。
《望东方周刊》:这个“本质区别”是怎么界定的?
万隆:他们是使用,我们是上游产品流入到我们这里。
“瘦肉精”的来源是制造“瘦肉精”的,是使用“瘦肉精”的。如果他们不造、不用“瘦肉精”,我们的猪肉产品就可以100%安全,不管在哪里买都是安全的。对我们这种肉类加工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望东方周刊》: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万隆:如果由政府在源头把“瘦肉精”问题闸死,把制造“瘦肉精”这些有害、有毒药品的厂堵死,企业就不需要承担高昂的检测代价。政府监管部门有责任净化这个市场,确保我们的源头安全。
“头头检”能坚持多久?
《望东方周刊》:作为肉类企业,应如何防堵“瘦肉精”?
万隆:从3月16日开始,我们企业要求全国所有的厂,全部由抽检改为“头头检”。我们现在要做两道检验。第一道检验,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按3%进行尿样抽检,每头猪检验都使用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两种试纸。抽验后,再把生猪的腹腔打开、从膀胱取尿样,进行“头头检”,如果发现“瘦肉精”检测呈阳性,我们再上机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验。如果生猪的膀胱里确实没尿,就取肝样,直接上机器检验。
《望东方周刊》:进行“头头检”,平均一头生猪的检测成本是多少?
万隆:每头猪的检测成本至少30元,一旦上机器检验,每头猪的检测成本至少300元。平均每100头猪,“瘦肉精”检测要达115次。
《望东方周刊》:进行“头头检”,屠宰业还有多大利润空间?
万隆:屠宰一头生猪最多利润是50元。仅“头头检”这一项,就吃掉我们利润的一半多。去年屠宰量是1350万头,按照这个屠宰量计算,仅“头头检”这一项,成本要增加4亿多元。
《望东方周刊》:双汇集团去年利润是43亿元,今年计划利润54亿元。在“瘦肉精”检测上多投入的数亿元成本,是多还是少?#p#分页标题#e#
万隆:已经不算少了。一年几十亿元利润是整个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包括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产业等。屠宰业没有那么大利润,今年计划屠宰量2000万头,利润可能到9亿元。
《望东方周刊》:“头头检”仍是企业的自检行为。是自检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重,还是由第三方机构检测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重呢?
万隆:我们企业的每个工厂都能跟踪生产进行自检,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家级的质检中心接受的是送检,不可能跟着企业的生产进行检测。动检部门不可能到车间来,他们会说:“你给我送过来吧。”
《望东方周刊》:行业内能做到“头头检”吗?
万隆:如果全行业都进行全检的话,一年得花费6000多亿元,这还只是屠宰环节,如果养殖环节也要检验,费用还要翻番。这个代价太大了。
《望东方周刊》:“头头检”能坚持多久?
万隆:在国家没有出台更好的办法之前,为了生存,我们企业将一直坚持“头头检”。在企业无奈的时候,我们只有付出高昂的成本。光靠企业来防堵“瘦肉精”,确非长久之计。
双汇集团会不会被“拆分”?
《望东方周刊》:我们在漯河几个双汇专卖店走访,店主反映销量和原来差不多。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万隆:双汇集团的总部在漯河,漯河人了解双汇,所以在漯河的销量影响不大。目前价格没下落,但销量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程度下落,有的落了20%,有的更多。到目前为止,我们企业至少影响收益8亿元。我们的股票当天跌停,估计有八九十亿元被“蒸发”。
《望东方周刊》:经过“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会不会“拆分”?
万隆:我们企业不会“拆分”,也没有必要“拆分”。我们企业这20多年来,由1000万元发展到500多亿元,全体员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年,我们给国家缴税达100多亿元。所以,我们企业的凝聚力是很强的。第二,我们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市值超过1000亿元。无论从资本市场看,还是从产品结构看,我们这个企业还是有竞争力的。
《望东方周刊》:双汇集团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在规模迅速扩张之后,是否考虑向低端养殖户让利?
万隆:现在实行“头头检”之后,利润被吃掉一半多,让利空间已经很小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要遵照价值规律。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主要在提高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上。
《望东方周刊》:在企业发展最顺利的时候,有人说你早该激流勇退了,现在你考虑过“退休”吗?
万隆:从1984年干这一行,我已经是这一行的老人了。我71岁了,还没把食品安全做好,是该退了。但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我还不能退,不能撒手走人。出了这件事,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教训,完善体系,一定会度过这次难关。
《望东方周刊》:双汇集团应对舆论事件的能力,是高还是低,请你评价一下?
万隆:你放心,这次全球风暴袭击我,我也倒不了。因为啥?你看看,美国、欧洲、日本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要来慰问我,我说别来了,慰问什么呢?我自己干的事我知道,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不是轻易能扳倒的。
我想,我们的政府也不会说是一定要把我们打倒,而且这个坏事是上游干的事,因为我这个防火的墙没有修好,让它流下来了。因此,严格地说,我也是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