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育种少而精与普遍性的问题是种业发展的关键!生猪种业发展与重大疫病防控闭门会顺利召开
(养猪信息网王诗虹报道) 7月29日,2021年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会前会——生猪种业发展与重大疫病防控闭门会在清远恒大酒店举办。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主办,养猪信息网、《猪业》杂志承办,广州市伟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会议现场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兽医师彭聪,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李加琪教授、郭世宁教授、邓衔柏教授、翁亚彪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黄淑坚教授,韶关学院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彭国良研究员,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蔡更元,中山大学研究员、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小红,以及温氏股份、广三保、湛江正大、东瑞股份、广垦畜牧、汕头德兴、大北农、京基智农、金新农、兴泰农牧、广西农垦永新、谷越科技、汕尾宝山等知名育种/养猪企业代表,永顺生物、正典生物、腾骏药业、悦洋生物、迈微生物、广州铂林、容大生物、猪个靓、农信互联、伟森机电等企业代表参加了闭门会。
会议由中山大学研究员、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小红主持。
刘小红指出,2020年末,广东能繁母猪存栏184.7万头,其中三元母占13.7%,二元母占70%,纯种占16.3%。生猪存栏1767.3万头,肉猪出栏2537.4万头。人均猪肉消费量列全国第三,生猪生产能力稳居全国前十位。在市场、政策、科技和平台保障方面存在诸多优势。
生猪种业方面,从业者多,研发团队实力强,种猪市场占有率高。先后有11家种猪企业获得“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称号,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2%。全省现有原种猪场67个,年产种猪100多万头,约占全国8%,种猪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每年向省外销售种猪20多万头。
今年4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实施目标: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瘦肉型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障更高水平的良种供给,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种源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和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同时,提出要打造协同高效的育种体系、构建全产业链育种数据体系、提高生猪育种服务效能、提升品种创新和资源利用水平、完善种猪生物安全体系五大重点任务。
他表示,广东要建设种业强省,需要从明确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主体、建设数字种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夯实种业基础、育种素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等方面具体实施。
部分与会嘉宾
随后,与会嘉宾就生猪种业发展展开讨论。会议研讨了非瘟防控常态化下种猪管理与供应,地方猪遗传资源利用,基因组选择、信息化等育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种猪场疫病净化实施等问题。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指出,在新形势下,生猪育种机制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育种有普遍性,种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育种少而精与普遍性的问题。针对生猪种业,他建议进行区域性联合育种、与大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走联合、共享之路。他认为未来核心育种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提供高性能的公猪。而这需要通过遗传资源大范围的分布等途径实现。
会议同时研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反思了非瘟传入三年来的防控措施,指出生物安全和洗消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指出,生物安全方面要重视场外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要提升对物品风险的把控。人员方面,认真洗澡完全可以保障人员不携带病毒,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人员进场隔离时间。
与会嘉宾还指出,针对非洲猪瘟检测,要充分利用PCR等检测方法,但不要太过依赖检测结果。而洗消方面,存在消毒过度、范围过度、频率过度等问题,建议适当利用物理消毒的方法。
此外,与会嘉宾还就精准清除、饲料营养免疫对防控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广州市伟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才发言并介绍伟森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