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邓衔柏:伪狂犬免疫程序的制定和疫苗选择
日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邓衔柏教授接受《动物防疫一线》采访,讲述了他对伪狂犬净化的一些看法。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邓衔柏教授
对于伪狂犬来说,什么才是“合理的”免疫程序?邓衔柏表示,每个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谓“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制定的。
对母猪来说,一般一年两次检测,每3-4个月做一次普免,如果是阳性场,则一年免疫4次;如果是正在做净化的阳性场,还可加强免疫频率:伪狂犬抗体检测完之后可以马上免疫(如果是gE抗体阳性即刻淘汰,阴性猪继续免疫),一个月左右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此时再次检测、淘汰、免疫。相当于1个月免疫1次,如此加强免疫2-3个月,猪群基本达到了稳定状态。此后便可按普通程序间隔3-4个月免疫一次。
对于仔猪,存在母源抗体问题。这跟母猪的免疫程序有关,母猪生产前一个月免疫伪狂犬,仔猪在9周龄内母源抗体水平都比较高,过早免疫仔猪,疫苗抗原会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效应,反而降低免疫效果。
所以仔猪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好首免时间。这里要注意的是,真正检测的话,要检测中和抗体的水平,因为中和抗体才是真正对病毒有抵抗能力的部分。而我们通常所检的是总抗体。
确定仔猪中和抗体水平之后即可制定免疫程序。仔猪3日龄以内滴鼻。滴鼻一般不会受母源抗体影响,而且这个方式在很多猪场已被证实有效。因为仔猪出生后存在感染风险,环境中的伪狂犬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初生仔猪第一时间接受滴鼻免疫,疫苗可在猪只的神经系统(如三叉神经节)中占位,隔绝了日后PRV野毒的定植。
邓衔柏教授推荐的仔猪“2+1”免疫程序:新生仔猪0-3日龄滴鼻1次;9周龄免疫1次;110日龄再免疫1次。
现在很多猪场的商品猪到100日龄左右会出现gB抗体转阴。邓教授表示,这与母源抗体的衰减有关,猪场有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在仔猪70-8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现在的猪场基本都是用基因缺失苗,它的好处是在检测时可以区分抗体是疫苗毒还是野毒产生的。对于如何选择疫苗毒株,邓衔柏教授认为,伪狂犬疫苗“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的伪狂犬毒株某些基因出现了变化,但是它的基本框架还在,我们免疫所针对的还是这个框架。对于疫苗生产和使用,我们都不应该盯着病毒变化的部分,而忽略它的本质。现在业内,不管是伪狂犬、蓝耳、腹泻都在讲变异,要通过基因测序来选疫苗,事实上我们所有的疫苗都不会与野毒基因完全一致的,因为基因片段每时每刻都在变。所以我们应该围绕“框架”来解决问题,把握本质。过于追求在变化中的东西,是不科学的。伪狂犬的本质是由它的标志性基因决定的,所以选择疫苗就看它标志性的基因是否还在。从11年到现在,为什么Bartha-K61疫苗控制效果变差了?因为病毒毒力确实变强了,原来的免疫程序不适用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调整免疫方案,加大剂量、频率,原来“2+1”模式改为“3+1“模式等等,当疫情稳定下来或者净化了可以再回到原来的免疫程序。
文丨廖羽萍
来源:《动物防疫一线》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