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养猪信息网

招聘

猪旋毛虫病的流传特点与防治

04-28 16:19 互联网

旋毛虫病是一种对人、畜危害很大的寄生虫病。猪、犬、猫等动物均能感染。人多因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感染。

病原及传播特点

旋毛虫为一种纤细的线虫,肉眼难以看清,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猪感染本病可能是吃到已感染的死老鼠等动物尸体、生肉屑,或吃到含有幼虫包囊的蝇蛆、步行虫等。切过生肉(有旋毛虫包囊)的菜刀、砧板污染了其他食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旋毛虫与吃生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的包囊后,幼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逸出包囊,经2 一3 天发育为成虫。

雌雄虫在勃膜内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人肠腺或淋巴间隙中发育,于感染后第7 一10 天即能产幼虫,雌虫在肠勃膜中的寿命不超过5 一6 周。产出的幼虫由淋巴系统进人血液,随血流到全身,然后在横纹肌中发育形成包囊。以活动频繁的隔肌、舌肌、肋间肌和咀嚼肌寄生较多。包囊内幼虫抵抗力强,盐渍或烟熏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在腐败的肉里能活100 天以上。

症状猪一般无明显症状,当严重感染时,可于感染后3 一7 天出现发热、腹泻、食欲减退,甚至呕吐。感染后2 周幼虫进人肌肉引起肌炎,可见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咀嚼与吞咽障碍、消瘦。有时眼睑和四肢水肿。

旋毛虫

病理变化

幼虫主要引起肌纤维纺锤状扩展,随着幼虫发育和生长,逐渐形成包囊和钙化后,肉眼可见肌肉间有小点状灰白色结节。成虫主要引起肠勃膜出血、勃液增多。

诊断

生前诊断较为困难,主要是采用变态反应和血清学反应。一般在宰后肉检中发现。从猪的左右隔肌各取一小块,撕去肌膜与脂肪,先肉眼观察。未钙化的旋毛虫包囊呈半透明,针尖大小,较肌肉的色泽淡,乳白、灰白或黄白色。然后从肉样的不同部位剪取24 个麦粒大小肉样,压片镜检或用旋毛虫摄影器检查。

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加强肉品检验,进行经常灭鼠工作。并防止人的感染。在旋毛虫流行地区,猪一律不要放牧。对带有包囊的猪肉应高温处理或销毁。发现病猪,可用丙硫苯咪哇、甲苯咪哩、磺苯咪哇等进行治疗。

分享到:
相关
猪旋毛虫病病因与防治
猪旋毛虫病病因与防治
中国农业网 2011-04-07
临床上罕见的猪旋毛虫病例分析
临床上罕见的猪旋毛虫病例分析
2009-08-18
推荐
技术丨猪血虫病怎么治疗?
技术丨猪血虫病怎么治疗?
514193兽药网 2020-12-02
猪场猪只该怎么驱虫?有效方法有哪些?
猪场猪只该怎么驱虫?有效方法有哪些?
网络 2019-09-11
猪球蚴病防治
猪球蚴病防治
中国农业推广网 2017-09-26
春天如何做好猪疥螨的防治工作
春天如何做好猪疥螨的防治工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17-04-13
猪顽固性疥癣的治疗措施
猪顽固性疥癣的治疗措施
赛尔畜牧网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