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养殖立品牌 中药喂养创特色——新法养野猪
|
|
李冬兰用创新的办法喂养野猪,也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路 |
|
|
|
李冬兰与越南客商阮家春洽谈业务 |
李冬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想再过苦日子”这个简单的念头支撑着她用不同寻常的“养猪经”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路。
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庭妇女到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从普普通通的养殖户到创立品牌的老板、从不懂科学技术到自创中草药喂养野猪……“摸着石头过河”的李冬兰这一路走来,体味着艰辛,也收获了成功。
1 谈过去:养猪艰辛路贵在坚持
在李冬兰的野猪养殖场里,一头头活泼的野猪在猪圈里来回走动。看着带有黄色条纹、调皮可爱的小野猪,她不禁感慨万千:“一开始养野猪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李冬兰饲养野猪的想法纯属偶然。1993年中秋节,李冬兰在南宁市区农贸市场里,亲眼看到一头不到50公斤的野猪从800元起价,最后竟以2000元成交,比一头牛还值钱,这一发现让她又惊又喜。“如果能驯养野猪,一定能发家致富!”李冬兰萌生了养野猪的想法。
经过反复调查,她意识到,野猪贵就贵在“野”上。若是猪种不纯正,很难卖出好价钱,但是野猪毕竟“野”性难改,想要驯服它们谈何容易?李冬兰可是一个倔强的人,认定的路哪能那么容易就放弃。“别人能养活,我李冬兰也能养活。”
要驯养野猪,就必须找到正宗的种源。李冬兰开始了艰难的 “寻猪”过程,她先在区内寻找,还登广告寻找野猪种苗。有一次,她独自一人千里迢迢地专程跑到江西省买回了1万多元的野猪种。但没有管理经验的她把猪崽放到养狗的地方圈养,由于围栏比较低,才一个晚上,野猪全跑光了。第二天,李冬兰看着空空如也的狗棚,想着1万多元资金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了,欲哭无泪。
但“不想再过苦日子”这个简单的念头,支撑着李冬兰一直没有放弃驯养野猪的想法。1997年,李冬兰又买回了4头还没断奶的小野猪。为了照顾它们,李冬兰用纸箱装好小猪放在床边,小猪稍微有什么动静她就爬起来看看。就这样,在李冬兰夜以继日地精心护养下,这4头小野猪终于长成长脸獠牙、鬃发摇曳的大野猪。她将其中两头卖给了广东老板,售价为2万元,净赚了1万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经验和技术的保障,李冬兰开始扩大养殖规模。1997年底,李冬兰创办了“邕宁县良勇特种养殖场”。
2 说现在:科技创品牌贵在摸索
当初,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规模驯化养殖野猪,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每想起这句名言,李冬兰就坚定了养殖野猪的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冬兰一方面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养殖培训班,虚心请教畜牧专家养殖知识;另一方面坚持每天起早贪黑摸索实践和阅读学习科技知识,认真研究野猪“心理学”,在养殖野猪过程中,她对待野性十足的野猪,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平时用一把梳子绑在长长的木棍上,帮野猪挠痒,野猪们也逐渐懂得人性,全部都乖巧顺从、服服帖帖。
经过不懈的努力,李冬兰在驯养野猪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养殖技术。她决定扩大饲养规模,同时想到了杂交野猪。刚开始,李冬兰找的是一头瘦肉型的长白猪做种,但配种后生出来的小猪毛色花白,虽然肉质鲜美但外观相差太远,别人不相信是野猪。后来,李冬兰向县里的畜牧专家咨询后,又找来美国“杜洛克”母猪与野公猪配种,产下的母猪再与其他的野公猪配种,即可以达到“兼顾其美”的效果。
于是,她找到了广西水产畜牧所,毅然以1500元/头的价钱买回了3头“杜洛克”母猪。经过配种,“杜洛克”母猪生出的猪仔脸长嘴巴尖、蹄黑耳朵细,毛皮与天然的野猪幼仔没有两样,肉质也像正宗的野猪肉一样鲜美。李冬兰终于成功了,野猪一推向市场就供不应求。
随着驯养野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李冬兰又考虑该如何做强做大品牌。2006年,作为人大代表的她向城区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农村现代化信息网络问题的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步伐。如今,良勇村有23户农民安装了宽带网络,小山村由此有了对接世界的平台,李冬兰则通过互联网发布野猪供求信息,实现了电子商务销售。#p#分页标题#e#
2007年3月,李冬兰还毅然和4户野猪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南宁市云岭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云岭”牌野猪。现在,合作社与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的区外10多家公司、60多家酒店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为协会搭建起了一条安全便捷的销售渠道。
3 讲特色:中草药喂养贵在创新
面对这些成就,李冬兰没有沾沾自喜,她想把野猪养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但事业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李冬兰曾经也遇到过发展的瓶颈。
南宁市云岭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李盛示说:“以前饲养不得其法,养殖贪大求快,把野猪养得像家猪一样又肥又大,质量不够稳定,肥瘦不一,口感也不好,有的客户甚至反映说这不像野猪肉,对销售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于是,李冬兰到山东、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考查野猪市场,回来后,一系列大胆的打算在她的脑海里形成:租一个山头成立新的特种养殖场,进行山头野猪仿生养殖。
为此,李冬兰把养殖户的成品野猪收购回来后,放到一个设在山坡上的野外养殖场进行仿生态自然放养,待野猪恢复原有的野生特质后再投放到市场。本想着偏肥、偏大的野猪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养后,身形会重新变得瘦长,肉质会变得更加鲜美。但 事与愿违,野猪的肉质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
为了保持野猪的体形匀称,肉质鲜美,李冬兰还曾经想过用一些药物保证野猪的体形,但是考虑到对人体有害,立即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此后,李冬兰查阅了很多书籍,也向当地一些土兽医进行咨询,最后决定用自己配制的中草药来控制猪的体重。
李冬兰就地取材,在村里找到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打碎磨成粉末状,放入野猪的主食中伴着食用。“这些中草药对人体无害,能减少猪体内的脂肪,还能使猪肉更清甜。”李冬兰介绍道,经过这样的调节,野猪的味道非常清甜,皮很脆,口感更好。
药方虽然是自创的,但李冬兰并没有自顾自留着,只要是养殖户有需要,她都会免费提供给他们。有了这一独门秘方,“云岭”牌野猪的订单像雪片似的从全国四面八方地飞了过来,而李冬兰的好人缘也给她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合作者。
4 谋发展:走合作之路贵在诚信
在李冬兰家,她展示了自己的“宝典”数本饲养剪报。她说,自己订有几十种科学饲养报刊,几乎全国各地的都有,每年的报刊征订费就达数千元。
为了使特种养殖获得长效发展,李冬兰坚持诚信经营和注意收集市场信息,普及科学技术,积极传授科学养殖知识,走合作双赢之路。而2003年的“非典”事件则是对她诚信的严峻考验。
当时,李冬兰的野猪养殖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印尼、香港的投资商正打算在桂林办个野猪加工厂。偏偏这个时候发生了“非典”,外界有传闻称野猪会感染“非典”,市场销售受到重创,投资商办厂事宜被搁置,养殖户纷纷向李冬兰抱怨,担心野猪肉卖不出去。
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李冬兰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劝说大家放宽心情。眼见大家越来越没信心,不少人还打了退堂鼓,李冬兰把心一横,将村里所有养殖户的野猪全部回收。“大家都跟着你图啥呢?不就图个能挣钱和安心吗?”为此,李冬兰把野猪销售全压在自己身上,她相信风雨过后,肯定会见彩虹。
没错,李冬兰把风险担下来了,同时也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他们看到了李冬兰是一个能承担的人、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更加放心地跟随她。果然,危机过后,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快。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李冬兰深知现代化信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她自备电脑、电视机和影碟机,在自己创办的“野猪养殖协会”场地中,腾出两间可同时容纳40人的电教室,并建立了“互联网教育、卫星电视教育、光盘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互动式农村党员电教模式。她积极开展农村经济知识电教片播放活动,组织村民收看农村种养专家知识讲座和农村种养技术。
李冬兰以诚信为本,不仅提高了野猪的销售量,有了自己的品牌,还准备把野猪肉往深加工方向发展。近几年,合作社和食品公司达成深加工协议,拓宽销售渠道,力争把产品打进超市,不断开发野猪的利用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云岭”牌野猪养殖的发展,南宁市普通老百姓也能在超市里、农贸市场上买到味美肉香的野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