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土黑猪 摇身变“金猪宝宝”
2015-07-17 15:13
重庆日报农村版
“我的土黑猪只喂包谷、红薯,有时添加金银花、侧耳根等中草药,不仅‘绿色’,而且抗病能力更强。”近日,在黔江区黑溪镇改革村,养殖户侯天喜开心地向笔者摆谈起土黑猪养殖经。
该镇科协负责人介绍,土黑猪属武陵山区特有猪类物种,因毛色油黑而得名。该品种抗病性能与繁殖力强、耐寒冷,但由于生长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一度被当地农民冷落。
近年来,市民对于猪肉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25元每斤的土黑猪肉供不应求,不少精明的农民从中看到了商机,到黔江的边远山区购买纯正的土黑猪种猪,开始了标准化、产业化养殖之路。
小南海镇新建村,自2013年起更是家家户户自发养土黑猪,少则2头,多则数十头,每头纯利润都在2000元以上,成为当地村民的“金猪宝宝”。
据悉,目前全区土黑猪养殖遍地开花,遍及黑溪、小南海、城西、水市、濯水等10多个乡镇,年出栏上万头,销售额4000多万。
记者:薛根柱